自贡,一片广袤神奇的土地,一座蕴秀含珍的城市,大自然的赐与,世代人民的开拓,自贡有其特有的格韵和内涵。丰富的人文与自然遗存,悠久的历史文化,构成了自贡丰富的旅游资源。恐龙、盐史、彩灯被誉为大“三绝”,使自贡在海内外成功享有“恐龙之乡”、“千年盐都”、“南国灯城”等美誉。龚扇、扎染和剪纸被称为自贡的小“三绝”。

今天,我们就重点来认识认识享誉海内外,也是我国民间工艺的标志性产品—自贡的小“三绝”。
自贡—“小三绝”
文化瑰宝
龚扇
中国有四大名扇:江苏的檀香扇、广东的火画扇、四川的竹丝扇、浙江的绫绢扇。自贡龚扇就是中国四大名扇之一的竹丝扇。
龚扇又称自贡龚扇,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珍品,蜀中名扇之一。龚扇制作工艺复杂,在扇框内经线、纬线都要排上700多根竹丝,纵横穿插编织。扇面内容取材丰富,有山水人物、传说故事等。艺人除编织画面外,还要编织边条,上木模,缝锁扇边缘和上胶等,使龚扇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龚扇一向以薄似蝉翼著称,所以又曾被赞为“蝉翼扇”。扇面仅几钱重,龚扇采用四川特产的一年青慈竹,以无竹花心,无黑黄斑纹,竹质老嫩适中者为宜。竹丝细如发丝,薄似蝉翼,能透光显影。
“龚扇”作为艺术珍品,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作为馈赠外国元首的珍贵礼品。台湾多家媒体曾先后几次拍摄和播放了“龚扇”制作的全过程,并被《人民日报》《人民画报》《工人日报》和各级地方媒体多次详细报道和赞誉。龚扇曾赴日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展销,受到国际友人的广泛称颂。
现在龚扇已有五代传人,龚扇的变化也层出不穷,既有原汁原味的龚扇,又有现代气息。
扎染
唐代女诗人薛涛曾这样赞美缬染(扎染):“人世不思灵卉异,竟将红缬染轻纱”。
扎染古称扎缬、绞缬、夹缬和染缬,是中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织物在染色时部分结扎起来使之不能着色的一种染色方法,中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之一。
扎染起源于民间,也流传于民间。在吸取民间打结方法的基础上,还对所染的布料进行精心制做。先在白布上描花,然后按照墨痕,把布对折起来,再一针针绞缝捆紧,即所谓打点、断线、块面三个步骤。这样制做出来的图案,吸收了石刻的粗犷、汉砖的残缺、钟鼎文的苍劲、剪纸的稚拙,丰富了表现力。
扎染工艺分为扎结和染色两部分。它是通过纱、线、绳等工具,对织物进行扎、缝、缚、缀、夹等多种形式组合后进行染色。其工艺特点是用线在被印染的织物打绞成结后,再进行印染,然后把打绞成结的线拆除的一种印染技术。它有一百多种变化技法,各有特色。如其中的“卷上绞”,晕色丰富,变化自然,趣味无穷。更使人惊奇的是扎结每种花,即使有成千上万朵,染出后却不会有相同的出现。这种独特的艺术效果,是机械印染工艺难以达到的。
2006年以及2008年,云南大理的白族扎染技艺、四川的自贡扎染技艺先后被文化部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剪纸
剪纸同样起源于民间,且逐渐发展成为自贡传统工艺品之一。它是以王纸为材料,用刻刀、蜡板刻制而成,所以剪纸又叫刻纸或剪画。由于选用材料和工具的特殊性,形成了剪纸朴实、优美、丰润、明快、图案装饰性强的艺术风格。
自贡剪纸当以郭沫若手书“中国自贡剪纸”时为最兴盛时期。近年来,剪纸从美化玻板、窗棂,发展到厅堂居室大型装饰、立体观赏,用途逐步扩大。
在自贡民间盛行的一种风俗喜庆活动-灯会中,人们常举行提灯会、河灯会、春灯会。灯会活动促进了民间剪纸的普及发展,如:工艺灯、河灯、宫灯、沙灯、孔明灯等均要剪纸装饰美化。灯会活动使剪纸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普及,剪纸与彩灯共生共荣,相得益彰,互相生辉。
自贡剪纸是一种优秀的民间传统艺术。纯朴古拙,情趣生动,深受人们喜爱。自贡的剪纸艺术就在传承古老艺术风格的基础上又多了些许文化的积淀,这就形成了自贡剪纸风格的独特韵味,这种独特性经历了时代的风风雨雨被传承和保留下来。
自贡这座因盐而生,因盐而盛的城市,拥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更具有独特的吸引力。龚扇、扎染、剪纸,自贡小“三绝”;恐龙、盐史、彩灯,自贡大“三绝”;无论提出哪一点都是让自贡人骄傲的独特之处,也吸引着更多的人来到这片迷人的土地。
/自贡万达广场效果图
自贡万达广场将助力自贡,用万达金街提高人们的生活属性,为自贡人们的生活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自贡万达金街,融合万达集团31年商业运营经验,根植自贡本地独特历史人文元素,打造自贡潮流时尚第一街。汇聚儿童、潮玩、娱乐、美食等多种业态,背靠万达广场,尊享独有配置。让社交中心就在楼下,打造自贡繁华主场,随时享受历史人文与城市繁华。
/自贡万达广场效果图
自贡万达广场收藏一城美食,打造自贡专属美食街。你能想到的盐帮美食,都在自贡万达金街。并且自贡万达和自贡餐饮行业协会达成战略合作,40家老子号餐饮主力店,意向入驻,为自贡万达金街注入全新的美食肌理!
“千年盐都城,一条风味街”,
2019年8月30日,
自贡万达金街授牌仪式即将开启!
-

客服罗艳
